close
民生



關註社區養老

一個老齡化程度超過35%的社區,究竟該為老年人做些什麼?徐匯區斜土街道江南新村將醫養結合“前哨站”設在居民傢門口

上海社區嘗試“鄰裡匯”,老人配藥不再煩

年近八旬的顧文英老先生,傢住徐匯區斜土街道江南新村。前幾天,他來到新村內的“鄰裡匯”,這裡,簽約傢庭醫生顧丹正等候著他。經常規問診,顧丹給老先生開具瞭處方。就診結束,由專人統一將處方送至社區醫院,代為收費配藥,當天下午再由專人送藥至“鄰裡匯”,由傢庭醫生統一整理後,老先生在“鄰裡匯”就能憑號碼領到藥品瞭。讓他更滿意的是,和自己簽約的傢庭醫生團隊,是由曾獲得“全國最美醫生”榮譽的朱蘭所率領的名醫團隊。依托新村“鄰裡匯”,慢性病管理和健康服務真正延伸到瞭居民傢門口,僅江南新村,與傢庭醫生簽約實現慢性病管理的居民就有近2台中抽水肥000人。

一個老齡化程度超過35%的社區,究竟該為老年人做些什麼?在斜土街道,這個答案日益清晰——老年人不僅能在社區與名醫簽約管理慢性病,不出小區輕松就診、配藥、領藥,還能享受各類養老服務。

“鄰裡匯”,這是建在江南新村老小區的一個社區綜合服務“加油站”,生活健康、為老服務、文體法律、志願服務等多種服務在此融於一體,由傢庭醫生服務團隊、志願者服務隊伍、社會組織、共建單位共同出力。老年人的幸福感滿溢。

依托傢門口的“鄰裡匯”載體,朱蘭傢庭醫生團隊在這裡有效開展瞭很多慢性病健康管理服務,比如“1+1+1”簽約服務,即居民在自願選擇社區衛生中心傢庭醫生簽約的基礎上,再選擇一傢區靜電機級醫療機構、一傢市級醫療機構簽約。目前,江南新村已有1979名居民簽約加入“1+1+1”。

為緩解社區老年人“配藥難、配藥煩”的實際問題,方便部分慢性病、老年病患者,引導居民有序診療,團隊為轄區內診斷明確需連續治療的慢性疾病患者提供便捷的門診配藥服務,為符合條件的慢性病患者配足四至六星期的治療藥物。此外,還提供就近領藥服務,極大方便瞭老年群體。目前,江南新村簽約慢性病長處方的老年人共有531人。

此外,“鄰裡匯”內的衛生服務站點積極加入市級慢性病管理中心,聯合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推行社區慢性病管理增值服務,為居民提供手機App、微信等新媒體信息化互動平臺。通過手機App,傢庭醫生能與居民隨時互動,簽約居民能享受優先就診、雙向轉診、簽約“長處方”等服務。

小小“鄰裡匯”,不僅成瞭觀護老年人健康的“最前哨”,還逐步拓展出多種養老服務設施。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城市老齡化程度快速提高,養老照護成瞭這些年來小區居民聚焦的問題。“鄰裡匯”建設的初衷就是要成為社區內“醫養結合”的綜合服務站點。

目前,除瞭就醫配藥服務之外,“鄰裡匯”還逐步嵌入更多功能,比如:引入社會組織提供日間照料、長者照護、心理關愛等諸多專業化社區養老服務,多層次滿足居民需求。此外,結合“長護險”試點工作,凡60周歲以上、參加職保或居保的失能老人通過評估可享受社區居傢照護、養老機構照護以及住院醫療護理等多種模式的護理服務。去年,江南新村有54位老人提出長護險申請,經優美環保科技工程-靜電機安裝實例,靜電除油煙機安裝實例,靜電油煙處理機安裝實例評估員評估定級,均符合條件,並享受到瞭不同形式的護理服務。

關註社區更新

經過改造,杏楊園的小區車棚保留部分原有的黑色瀝青屋頂,改造成盆景式屋頂花園。花園裡的植物主要為低矮的灌木,這樣既減少瞭車棚承重壓力,也不遮擋居民采光。(普陀區供圖)

普陀區聘請專業規劃師深入社區調研,為居民小區微更新出謀劃策

“勞模新村”期待升級為社區居民漫步空間

普陀區曹楊環浜沿岸的杏楊園,一處老舊的車棚上最近多瞭一座屋頂花園帝寶產後護理之家|台中產後護理之家|台中產後護理之家推薦|台中產後護理中心|台中產後護理中心推薦。孩子們在這裡嬉戲,笑聲不斷,久違的熱鬧讓老小區重新煥發生氣。這樣的改變,出自專業設計師之手。

11位來自上海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院、同濟大學等機構的專傢日前受聘擔任普陀區社區規劃師。未來一年,他們將紮根各自負責的社區,全過程指導公共空間微更新、“裡子工程”、美麗傢園等社區更新項目,“社區規劃師制度”將成為普陀區社區建設的常態化機制。

車棚上建起“屋頂花園”

杏楊園是上世紀建造的老小區,在今年的沿河違法建築整治時碰到瞭難題——小區內唯一的非機動車集中停放點屬於整治范圍,必須拆除,那麼居民的自行車、電瓶車停在哪裡?

相關部門多次現場踏勘,因找不到合適的替代空間,甚至動瞭開發地下空間的念頭。於是,街道牽頭物業公司、設計單位、居委會及居民代表多次召開協調會,社區規劃師反復調整方案,終於豪美科技X戰警GPS車隊管理系統|gps車隊管理|gps車隊管理系統|車輛監控系統|gps車輛監控系統定下瞭讓居民們都滿意的方案:拆除車棚違建部分,騰出沿岸3米通道,改建為一條健身步道;車棚保留部分原有的黑色瀝青屋頂,改造成盆景式屋頂花園。

“空中花園”一般很少會建在老小區。有瞭它,車棚的景觀功能瞬間提升瞭幾個檔次。仔細觀察,花園裡植物種類的選擇也很有講究,主要為低矮的灌木,這樣既減少瞭車棚承重壓力,也不遮擋居民采光。紅色健身步道與綠色植被相得益彰,為居民休閑健身提供瞭好去處。煥然一新的車棚裡車輛停放有序,墻上還安裝瞭充電插座。一個標準化管理的車棚和四季常綠的屋頂花園呈現在居民面前。

從細節入手提升老小區品質

杏楊園一旁的曹楊新村始建於1951年,是新中國成立後建設的第一個工人新村。隨著時間的推移,當年的“新村”逐漸變成瞭“老村”。過去一個月,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院副院長蔣映紅帶領團隊開展調研訪談和實體勘探,試圖打造全國第一個勞模新村舊城更新的樣板工程。

該團隊調研顯示,居住條件和環境的改善是社區居民最為迫切的需要和期盼之一,於是向街鎮提出瞭“漫步曹楊”的規劃方向。

“上海市中心城區內還有很多像這樣的老舊小區,其社區廣場、街道等公共空間因年代久遠日益衰敗,失去瞭承載社區公共活動的功能。城市改造不能隻著眼於大拆大建,細節的微更新也能讓老小區提升品質。”參與共同調研的城建設計專傢沈雷洪在設計方案中提出嘗試打通曹楊社區的道路斷點,延續這片優秀歷史建築所代表的“工人文化”。

據瞭解,每位社區規劃師將與一個街鎮結對,對轄區內亟待改善的老舊社區、具有提升優化潛力的小區內部公共空間、街角街邊公共空間、慢行系統等進行全面摸排和分析,針對居民的急、難、愁問題,結合居委會及居民訴求,共同選取可實施的社區更新項目。

設計也將“更新”社區生活

小區能否增加一些綠地,旁邊新建的公園能否增加老年人活動場所,小朋友的活動場地又能否“照顧”一下……以往,在城市規劃設計中,普通市民的意見很難通過有效渠道傳遞給政府部門。社區規劃師進社區調研規劃,則有望改變這種情況。

普陀區的十個街鎮,轄內每個社區的環境各不相同,社區規劃師按照自身專業和研究領域被分配到不同社區當中。上海紮柯空間設計有限公司設計總監吳懷國來到瞭真如街道。此前他曾參與真如街道真光七村中心花園的改造,受聘社區規劃師後,他將參與對高陵路市場和附近公園的更新改造。

高陵路市場有3000多平方米,每天的人流量很大。吳懷國在進行大量走訪後發現瞭停車不便、衛生堪憂、攤位設置不合理等問題。在他的設計中,原有菜場面積縮小至三分之一;重新梳理車流線,提高交通效率,改善停車狀況;規劃融入新的社區服務功能和商業功能,將目前傳統單一的菜市場升級為集菜場、美食街、社區鄰裡中心於一體的一站式社區生活中心。

“真如街道有很多歷史建築和具有歷史感的社區環境。城市更新不但要保護好這些歷史建築,也要活化利用。”吳懷國說,“建築學專業的出發點就是研究人與空間的關系。城市規劃師回到社區中,通過專業介入,可以讓社區生活重新煥發活力,而參與社區更新也會給建築規劃學科帶來新的視角。”

關註文化配送

“如意教你學越劇”特色文化服務在曹路鎮中虹居委綜合文化服務中心上演。黃日閱攝

優質“文化餐”送到百姓“傢門口”

浦東新區年內預計將提升一千二百八十五個基層服務站的文化能級

傢門口的文化服務站顏值太低、設施陳舊,擁有更多商業類文創空間選擇的白領居民大多不願進入?長時間被固定人群占據,文化服務站喪失瞭原有的公共資源屬性,甚至一度成為老年人活動中心?浦東新區日前開展“傢門口”文化服務提升專題調研,直面“傢門口”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遇到的種種痛點堵點問題。

調研過程中,今年春節後剛剛建成試運行不久的曹路鎮中虹居委會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讓人眼前一亮。掏出手機掃一掃二維碼關註公眾號,就可把心儀的暢銷書從文化服務站借回傢,28天內歸還即可。若喜愛的書目不在表單上,還可提前預約,工作人員會從浦東新區圖書館幫你借回,滿足不同讀者的個性化需求。工作繁忙的上班族也不必擔心忘記還書期限,App會在到期前自動提醒。

這個傢門口的微型圖書館隻是中虹居委會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為居民提供的豐富文化內容之一。一檔“如意教你學越劇”特色文化服務也正在中心火熱上演。居民陳素君興奮地向記者展示瞭她在朋友圈轉發的上課視頻及上百條點贊。如意越劇團團長童麗君介紹,原先劇團主要在市中心邀請一些特定人群參加活動,這是他們第一次來到居民傢門口的活動中心,沒想到非常受歡迎,每期的招募名額都被迅速搶完。

如何切實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重心下移,打通文化配送“最後一公裡”?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的“神經末梢”,是整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運行的重心。社鄰傢創始人閆加偉認為,應當進一步壓縮文化服務中心的辦公空間,擴大公共空間面積,還要高度疊加各項使用功能。

據介紹,今年浦東新區將積極探索新空間、新內容、新主體、新手段,將高品質文化服務送到百姓傢門口,年內預計將提升1285個“傢門口”服務站的文化能級,全面建成覆蓋城鄉基層的佈局科學合理、設施設備齊全、基本功能完備、獲得群眾美譽的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

此外,今年浦東新區還計劃安排區級配送文藝演出800場、文藝輔導4000課時、藝術培訓導賞1500場、公益電影1.5萬場。一大批優秀藝術資源,包括東方歌舞團、上海輕音樂團、上海滬劇院、上海戲劇學院等將被“打包”為居民配送優質“文化餐”。

未來,浦東新區還將推動文化雲服務下沉輻射,加快推進“雲盒”等服務終端設備向“傢門口”延伸,打造“一站式”公共文化末端線上服務通道;依托“文化上海雲”“文化浦東雲”等平臺,有效對接市區群藝館、圖書館等服務資源,為居民們提供“一站式”數字化公共文化服務。

作者:本報首席記者顧一瓊 本報記者 祝越 本報見習記者 王嘉旖

*文匯獨傢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arrow
arrow

    xnzvl511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